【天文成就回顾15】“北斗”导航系统建成开通
喜迎国庆,喜迎“二十大”,10月1日起我们特别推出 2012-2022天文领域二十项成就回顾系列,每日一推。查看下图,速来揭晓“今日成就”。
2020-07-31
“北斗”导航系统建成开通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组网图
2004年,北斗二号的建设启动,到2012年10月底,共发射16颗卫星,完成对亚太地区的功能覆盖。2017年11月5日,“北斗三号”首组2颗卫星升空,2020年6月23日北斗最后一颗卫星发射,全球组网成功。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在北京举行。北斗系统建设历时26年,400多家单位,超过30万名科技工作者参与,数十名两院院士为之付出心力。北斗导航系统是我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重要标志,也是“十三五”期间我国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过程中航天领域完成收官的首个国家重大工程。
丰富多彩的北斗应用
北斗系统应用与生活息息相关
北斗卫星为我们导航,那么谁又能为北斗“导航”呢?在没有指南针,没有导航卫星的年代,人们依靠天上的星星来导航。同样的,在空间运行的卫星,也选择“观星”来确定其自身的空间指向和位置,这背后就是天文学的巨大作用。数千年来,天文学家专注于测量天体的位置和运动(天体测量学和天体力学),支撑起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的发展。国际地球自转服务参考组织IERS(International Earth ReferenceService,欧美主导,中国是重要成员)协调全球的各类天文望远镜观星测地,准实时地公布地球相对地心天球参考系的各种复杂运动参数结果,为导航卫星定位定轨所需的高精度时空基准坐标变换所用。北斗坐标系定义按照IERS规范,对准于最新的国际地球参考框架,每年更新一次,中国科学院天文领域专家保持着积极的国际交流,支持“北斗”建设。
上海天文馆“宇宙”展区中展示的北斗三号星载氢原子钟模型
北斗系统自提供服务以来,已在交通运输、农林渔业、水文监测、气象测报、通信时统、电力调度、救灾减灾、公共安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融入国家核心基础设施,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统计,2019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3450亿元。北斗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融合发展,正在构建以北斗时空信息为主要内容的新兴产业生态链,并正在成为北斗产业快速发展的新引擎和助推器,推动着生产生活方式变革和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目前,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国家都开始使用北斗系统。后续,中国北斗将持续参与国际卫星导航事务,推进多系统兼容共用,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根据世界民众需求推动北斗海外应用,共享北斗最新发展成果。
编辑:LQ
审核:水仙
绘画:盛盛、凯丽
往期回顾
【天文成就回顾02】天问一号 探火逐梦
【天文成就回顾03】“慧眼”观宇宙【天文成就回顾04】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成功发射
【天文成就回顾05】中国发现世界级光学天文台址【天文成就回顾06】“天马”行空 逐梦前行
【天文成就回顾07】墨子号引领天地量子通信
【天文成就回顾08】中国探日首星"羲和号"
【天文成就回顾09】“拉索”发现宇宙最高能光子
【天文成就回顾10】中国探月“三步走”圆满收官
【天文成就回顾11】人类首次获得黑洞影像
【天文成就回顾12】世界屋脊落成观星圣地【天文成就回顾13】LAMOST光谱数突破千万【天文成就回顾14】FBR起源之谜新突破
原创科普文章投稿:
sam@sstm.org.cn
邮件名称请注明“投稿”